綠色航運風口,天然氣加註暗藏哪些投資機會?
2025年6月5日,中電源動與中國海油旗下中海油廣東水蓮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在香港葵青貨櫃碼頭為德國貨櫃船 “Hanoi Express 號” 開展香港首次液化天然氣加註與貨物裝卸同步作業,加註量達 10,000 立方米,這是香港至今最大規模的單次 天然氣 加註作業。
6月10日,相關完成典禮舉行,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肯定了此次合作成效,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蔣東強強調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及綠色燃料趨勢,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吳偉華指出此舉措對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航運體系建設的積極意義。此次作業標誌著香港向 “綠色船用燃料加註中心” 目標邁進,鞏固了其全球十大加註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體現了同步作業模式的效率優勢,也符合國際航運業減碳趨勢。
航運業發展帶來的投資機遇
1. 政策紅利驅動的確定性機遇
香港政府明確將發展綠色船用燃料加註中心作為戰略目標,未來可能出臺補貼、稅收優惠(如減免燃料稅、船舶噸稅)及專項基金,為早期投資者提供政策護城河。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規劃中,綠色航運被列為重點領域,跨區域合作項目(如穗港燃料供應鏈一體化)將釋放基建投資、跨境金融等需求。
2. 市場需求擴張的增長機遇
國際航運業脫碳壓力下,天然氣作為過渡性燃料滲透率快速提升。數據顯示,全球天然氣動力船舶訂單占比已從 2020 年的 5% 升至 2025 年的 18%,香港每年超 5000 艘遠洋船舶掛靠量,為加註服務創造龐大市場。
同步作業模式提升港口效率後,預計將吸引更多國際航司選擇香港作為中轉加註港,帶動配套服務(如船舶維修、船員服務)及衍生投資(如綠色能源貿易)。
3. 技術創新催生的產業鏈機遇
上遊:天然氣生產、運輸(如液化廠擴建、天然氣 運輸船制造)需資本投入,且具備長期穩定收益特性,適合機構投資者布局。
中遊:加註設備(如低溫泵、氣化器)、智能調度系統等技術供應商,可通過風險投資或產業基金支持研發。
下遊:航運企業低碳轉型需求催生碳資產管理、綠色金融產品(如碳配額質押貸款)等新興服務領域。
抓住機遇,靈活借貸投資方式
(一)多元化借貸工具選擇
-
長期基建貸款:針對天然氣接收站、加註碼頭等項目,可申請 10-20 年期低息貸款,利用項目未來收益(如加註服務費、租金)作為還款來源。
-
綠色債券: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發行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用於 天然氣 動力船舶采購或技術改造,享受央行再貸款貼息等政策優惠。
-
供應鏈金融組合:燃料供應商可通過 “應收賬款 + 未來貨權質押” 獲得融資,航運企業則可利用 “船載貨物抵押貸款 + 碳金融衍生品” 優化現金流。
(二)差異化投資布局
-
風險偏好型投資者:可關註早期技術創新企業(如氫燃料船舶研發),通過天使投資或創投基金介入,博取高成長回報。
-
穩健型投資者:優先選擇政府背書的基建項目(如香港新填海區域加註樞紐),或參與 天然氣 運輸船融資租賃,獲取穩定租金收益。
-
跨境投資機會: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機制,投資內地 天然氣 上遊企業(如中海油陸上氣田開發),或香港上市的航運服務公司,分散地域風險。
(三)政策與技術雙輪驅動
-
緊跟政策導向:關註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年度施政報告中關於綠色航運的具體措施,如 2026 年擬推出的 “綠色船舶補貼計劃”,提前對接項目儲備。
-
擁抱技術變革:投資需聚焦數字化、智能化領域,避免資金沉澱在傳統低效產能中。
香港綠色航運加註中心建設已進入實質推進階段,政策紅利釋放、市場需求爆發和技術叠代升級,共同勾勒出極具潛力的投資藍圖。無論您是企業主尋求技術升級融資,還是投資者尋找高價值基建項目,亦或是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需要供應鏈金融支持,我們均可提供定制化的借貸投資解決方案。
抓住綠色航運轉型的歷史性機遇,讓資本與政策共振、與產業共生。共同參與香港國際綠色航運中心建設,贏取未來十年的增長紅利!